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7-2 各國天主教勢力與新教勢力的鬥爭

法國原先容忍新教,並且給予新教領袖幾個軍事要塞來保護自己。但是到了十七世紀又廢除原先的容忍政策。透過武力,新教領袖的要塞紛紛被收回。國王路易十四更在1685年頒布命令,禁止新教活動。許多新教徒紛紛離開法國。後來新教又再次被容許在法國活動。
英國瑪麗一世(1553-1558在位)統治後期,一批英國國教徒對於英國國教仍然保留許多天主教的傳統、裝飾、與儀式感到不滿,認為應當清除那些沒有聖經根據的教會傳統,因此被稱為清教徒。清教徒擁護加爾文主義,脫離了英國國教,建立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他們認為《聖經》是唯一最高權威,任何教會或個人都不能成為傳統權威的解釋者和維護者,因此他們認為每個地方性教會都是獨立自主的,不受上級組織管轄。由於受到瑪麗一世的逼迫,清教徒流亡於歐洲大陸的英國新教團體中,之後部分移居至美洲
伊莉莎白1558-1603在位登基後恢復英國國教(又稱安立干宗,允許新教教會自由活動。伊莉莎白統治期間,英國國教在1571年發布三十九條信綱。該信綱並不是信經,而是安立甘宗對一系列有爭議論的教理提出看法,目的在維持安立甘宗教會的聯合一致。這些信綱既反對極端羅馬派也反對極端重洗派。該信綱以基督聖餐、聖經、以及公會議的權威,加爾文的得救預定論等為主要內容。十七世紀時英國聖公會開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南非等地創立教會。十八世紀起,一批聖公宗傳教士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聖公宗教會。英國聖公會派遣史丹頓牧師到香港成立聖公會,為聖公宗在華播教之始。
伊莉莎白的下下任國王查理一世1625-1649在位登基後走向獨裁,暫停國會的運作。但是幾年後為了增稅又不得不召開國會。國會提出要求,除非國王參照長老會的模式改革英國國教,否則不答應增稅。國王不同意,下令解散國會,因而導致內戰。結果國會的軍隊打勝,國王被處死。查理一世死後英國短暫廢除君主制度,由國會領袖克倫威爾領導國政,1658克倫威爾死後國王查理一世的兒子復辟,英國又恢復君主制。清教徒再度受到逼迫。
1685年,信奉天主教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1685-1688不顧國內普遍反對,違背過去政府所制定有關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規定,讓天主教徒在軍隊任職。後來又任命天主教徒在英國政府部門、教會、大學擔任重要職務。他在16871688先後發布兩個「信仰自由宣言」,給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所有非國教徒信仰自由,並且命令英國國教的主教在各主教區的教壇上宣讀這兩個宣言,引起國教主教們普遍反對。詹姆斯二世殘酷迫害清教徒,還向英國商業上競爭者法國靠攏,危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1688年,詹姆斯得子,其信仰國教的女兒瑪麗從此與寶座無緣。掌控議會的議員罷黜詹姆斯二世,邀請瑪麗的荷蘭籍夫婿威廉入主英國。詹姆斯不服,威廉荷蘭調派軍隊到英國詹姆斯逃往德國,由於並未發生戰爭,史稱光榮革命

嘗試分析,宗教改革以後,各國君王的領導風格產生甚麼樣的變化?
歐洲多數宗教戰爭大都是因為各宗派僵化的思想所致。各種教會傳統都認為自己所堅持的教理最正統與最重要,不惜以戰爭來維護。天主教、英國國教、路德宗、與改革宗都是各持己見。後來各宗派內部也陸續產生不同的意見,繼而分裂出更多的教派。例如,英國國教本身也分裂成聖公會衛斯理宗衛斯理宗又分裂出衛理公會自由循理會、與聖教會。在二十世紀,日本聖教會又分裂出聖潔教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