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4-3西方三哲人對教會的影響

哲學的原始目的是在探詢人存在的目的,主前五世紀,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等師徒三代開啟西方哲學。蘇格拉底沒有甚麼著作,他的言行都是他的徒弟為他記錄下來的。由於他的思想對後世神學家影響不大,我們從他的徒弟的思想談起。柏拉圖鼓勵人追求真善美,這裡的「善」是指高尚的道德與倫理,他認為人應該追求至善。「美」是針對無形的東西,如法律、傳統、靈魂與學問。「真」是指客觀的知識,特別是不受個人感覺與經驗所扭曲的知識,也就是極端的「理性」。他所指的知識往往是指抽象的概念(理形),如美/善、異/同、圓形、正方形。柏拉圖認為這些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某個概念下個別的實例都只是暫時的事物。例如有人畫一個圓,但是沒有一個實體的圓是完美的「圓」。柏拉圖思想所注重的是無形的靈魂,他輕看肉體。

柏拉圖的思想是否讓你聯想到甚麼異端思想?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雖然跟從老師學習二十年之久,也同意應當追求真善美等知識,但是他認為追求真善美等知識的過程必須借助個人的經驗與感覺。所以他曾經講出一句名言:「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稱事物的名稱為「共相」,例如馬是一個統稱;個別的事物是「實體共相」,例如眼前看見的一匹馬是馬的實體共相。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實體或本質、有其質料、有其形成的因素、有其與存在的目的。例如一張桌子有其外型與材質,由木匠製作,是為了讀書使用。他所看重的是「實體共相」,與他的老師不同所看重的不同。
為了說明至善至真者(創造主),亞里斯多德使用「潛能與實現」的說法來表明萬物的變化過程與目的。例如小孩擁有潛能(如行善的潛能),他的潛能經過一再練習以後就實現了他的潛能。但是小孩必須在大人(實現者)的幫助下才能成為實現者,必須先有大人才能生養小孩,也才能知道小孩長大會後有甚麼樣的(形式),也才能知道小孩長大的目的是為了甚麼。所以起初必定存在第一位的主動的實現者,這位「自有永有者」具有完全的實現的能力、具有最原始而純粹的形式。這位自有永有的實現者就是上帝。上帝具備最高的真善美,祂就是萬物趨向完美的終極目的。亞里斯多德指出,探尋這位自有永有者的特性的學問就是神學。亞里斯多德認為神是純粹形式,他的活動也是純精神的,是獨立自存的思想,所以神並不與人互動。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何者貼近聖經真理,何者違背聖經真理?

中世紀,一些希臘人信主以後成為神學家,他們嘗試將希臘哲學與神學結合,用來說服知識分子歸入基督。當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被後來的神學家用來結合神學以後,上帝很容易被認為是不關心世人的神。亞里斯多德著名的幸福學建基在美德上,他認為有美德的人容易受人歡迎,自然會帶來幸福。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學是否可以用來解釋基督徒的蒙福?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主導西方哲學兩千年。當神聖羅馬帝國開始推廣教育以後,神學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兩者的結合產生了所謂的「經院主義」。經院哲學採用亞里斯多德的三段式論證法,探討教會的教理,這個論證方式至今仍然廣泛地在大學研究所中被使用。以下的例子是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的「Barbara」三段論:
如果所有人(M)都是必死的(P),(大前提)
並且所有希臘人S)都是人(M),(小前提)
那麼所有希臘人(S)都是必死的(P)。(結論)
經院哲學的知識也反映在教堂建築技術與美學上。這個時期建築技術的進步讓教堂由厚實的羅馬式建築轉變成整體重量較輕的哥德 (日耳曼族的分支,法蘭克人,當今的法國人建築。哥德式建築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教堂裡面大量運用彩繪玻璃與自然採光。


「羅馬式教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11  ã€Œå“¥å¾·å¼æ•™å ‚」的圖片搜尋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