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教勢力侵略東羅馬帝國導致國際貿易停滯,相對提高西歐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價值。參軍者包含了大群的佃農以及沒有封建領土的貴族。他們希望東征可以讓他們獲得土地。
1095年教宗烏爾巴諾二世(1088-1099在位)發起第一次東征,1099年東征軍收復耶路撒冷。熙篤隱修會的聖伯爾納鐸發起了第二次東征,試圖抵擋穆斯林對十字軍的反擊,但是抵擋失敗,1187年耶路撒冷再度淪陷。西羅馬帝國皇帝、法國國王、英國國王聯合發起第三次東征,這個戰役導致雙方協議,可以讓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聖。十字軍東征的果效並不顯著。十字軍東征所帶來的真正利益是恢復國際貿易、以及由修道團體主導的國際宣教。
西班牙與回教侵入者對抗七百年
西班牙被回教阿拉伯占領(711)以後,就開始進行持續七百年的艱苦反抗,最後終於取得勝利。阿拉伯人在統治西班牙期間,進行慘無人道的壓迫,激起了西班牙人的激烈反抗。在漫長的戰爭中,西班牙的反抗團體經過不斷消亡和合併,獨立出兩個較大的反抗政體,分別是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西班牙的奮鬥也得到其它國家和宗教勢力的支持。西班牙藉此逐步收復被侵占的故土。戰爭的後期(1469),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的王位繼承人後來締結婚姻,使得兩個王國合併,成為善於打仗的西班牙王國,後來成為海上霸權。隨著1492年最後一塊土地格拉納達的收復,收復失土運動告一個段落,伊斯蘭教徒也逐漸被趕出西班牙。
十字軍原本以騎士為中樞的軍隊,志願參軍者必須自備龐大的經費。但是大批沒有受過教育的封建佃農熱烈參軍,導致十字軍沒有軍紀、組織渙散、作戰時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者,面對與敵軍長期對峙的後勤補給幾乎也毫無規畫。十字軍所到之處,搶掠、偷盜,遍地焦土,時有所聞,使得十字軍聲名日漸惡化。
十三世紀以後,隨著商業社會的成長,以及封建君王的王權伸張,封建貴族的社會經濟地位急劇下落,騎士精神在新政治和新社會裡漸漸喪失其傳統地位,因此這個以收復聖地、展現中古騎士精神的十字軍運動失去了社會的號召力。十字軍的宗旨因此逐漸轉型,脫離了「收復聖地,援助東方基督教徒」的目的,例如由教宗英諾森三世(1198-1216在位)所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 - 1204),最初目標是埃及,後來受威尼斯的利誘,帶領的西歐諸侯改變了軍事計劃,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掠奪屠殺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且短暫建立拉丁帝國(1204 - 1261)。
你對十字軍東征有甚麼感想?
十三世紀以後,隨著商業社會的成長,以及封建君王的王權伸張,封建貴族的社會經濟地位急劇下落,騎士精神在新政治和新社會裡漸漸喪失其傳統地位,因此這個以收復聖地、展現中古騎士精神的十字軍運動失去了社會的號召力。十字軍的宗旨因此逐漸轉型,脫離了「收復聖地,援助東方基督教徒」的目的,例如由教宗英諾森三世(1198-1216在位)所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 - 1204),最初目標是埃及,後來受威尼斯的利誘,帶領的西歐諸侯改變了軍事計劃,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掠奪屠殺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且短暫建立拉丁帝國(1204 - 1261)。
你對十字軍東征有甚麼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