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5-3文藝復興運動與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開始於這個時期,大約在十七世紀結束。文藝復興運動鼓吹脫離腐化的生活、擺脫黑死病與戰爭帶來的死氣;強調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精神,繼續發展藝術、文化、科學、文學、哲學等;鼓勵人們追求生命的歡愉、人體之美、人類理性的能力等。
教廷大分裂平息以後,教廷從法國的亞維儂遷回羅馬,從那時起,教廷就試圖直接控制教宗宗主權下的義大利領地。當時教宗也受到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將教廷的事工從鼓勵修道轉向享受生命與美麗的事物,因此教廷花大錢蓋華麗的教堂與宮殿。為了籌措財源,教宗與世俗君王爭奪義大利半島的統治權,也因此捲入戰爭。從尼古拉五世(1447-1455在位)開始,教宗們就致力於塵世的尊榮,甚至一味擴大家族的勢力,即使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攻陷(1453年)也沒有展開救援的行動。

東羅馬帝國最後的聖土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佔領後,東方教會的精神堡壘移往莫斯科。一些逃出君士坦丁堡的東方教會神職人員將文物帶到西方,也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

在文藝復興運動的高峰期,教宗西克斯特四世(1471-1484在位)諾森八世(1484-1492在位)、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任用親人,巧取豪奪,橫徵暴斂,讓地方教會領袖無法再忍受。教會的腐敗、假冒神權與濫用神權、綑綁信徒的思想,逐漸引起人們的反感。這種氛圍為日後馬丁路德改教運動營造有利的環境。
文藝復興運動下催生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提倡者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認為文學藝術應當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應當為人謀福利,教育應當發展人的個性。他們試圖將人的思想、感情、與智慧從天主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因此,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透過提倡人性來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人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因此所有藝術品都是以「人」為題材。但是人文主義者矯枉過正,將人帶回到人的驕傲。
文藝復興運動鼓勵知識的發展,導致原先在大學教授的神學(經院哲學)開始複雜化、分類化,最後演變成深奧的專門知識。例如有關教會財務之運用的哲學演變成經濟學,有關教會行政管理的哲學演變成政治學。文藝復興運動高舉理性與科學,經院哲學的追隨者逐漸忽視上帝的主權與神學的奧秘,強調以理性解讀聖經,透過哲學的推論將上帝描述成一位反覆無常的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