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過世後,亞流派持續興風作浪,亞流派不接受聖父聖子同質說。亞他那修(296-373)是當時的亞歷山大主教,他大力支持尼西亞會議的決議,積極尋求方法駁斥亞流主議,導致後來被支持亞流派的新任皇帝流放。
住在加帕多家(上圖座標D4)的三個教父接續亞他那修的工作,繼續駁斥亞流思想。他們分別是: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主教,著有一篇關於聖靈的重要辦護文;
巴西流的弟弟,尼撒的貴格利,他是個神祕主義者;
他們的共同朋友拿先的貴格利,著有三位一體的五個神學論述。
他們三個人共同釐清三位一體的教理,後來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中(381)被確認,這個會議也確定譴責亞流主義。這三位教父對三位一體教理有極大的貢獻。
住在加帕多家(上圖座標D4)的三個教父接續亞他那修的工作,繼續駁斥亞流思想。他們分別是: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主教,著有一篇關於聖靈的重要辦護文;
巴西流的弟弟,尼撒的貴格利,他是個神祕主義者;
他們的共同朋友拿先的貴格利,著有三位一體的五個神學論述。
他們三個人共同釐清三位一體的教理,後來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中(381)被確認,這個會議也確定譴責亞流主義。這三位教父對三位一體教理有極大的貢獻。
當時的聖經學者耶柔米在教宗的命令下,辛勤工作二十三年(382-405)完成拉丁文聖經的修訂本《武加大譯本》,這也是拉丁文通俗譯本,包含了新舊約聖經。這也是西方教會所認定核可的拉丁文譯本。聖經的拉丁文譯本讓更多不懂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的教會領袖可以使用拉丁語為信徒朗誦聖經。《武加大譯本》在1546年的天主教「天特會議」中重新受到肯定。直到今日這個譯本仍然被羅馬天主教會所重用。
北非出生的奧古斯丁(354-430)對教會的諸多教理也有重大的影響。奧古斯丁年輕時曾經相信摩尼教(主張二元論),後來又跟隨新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主要基於柏拉圖的學說再加上斯多葛學派、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為一個體系。但是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新的詮釋。在耶穌時代哲學本身也包含一種宗教態度,就是對神、對生命起源與對生命的目的看法。
新柏拉圖主義以希臘哲學思想為基礎,思考人與神的關係。新柏拉圖主義主張所有存在皆來自於同一個源頭,藉此,個別靈魂能神秘地重返這個源頭,合而為一。新柏拉圖主義強調「存在層級」具有多重性,只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質世界屬於最低的層級。奧古斯丁在義大利的米蘭信耶穌以後回到北非,後來成為當地的主教。由於他信主前的信仰經歷,他知道如何寫文章來指出希臘哲學不足之處,維護教會的教理。為了對抗伯拉糾主義 (不承認人有原罪,又認為可以靠人自己的力量生活到無罪之境),奧古斯丁發展恩典與預定論的教理,後來成為長老會主要教理的源頭。預定論認為人之所以信耶穌完全是因為上帝的揀選,那是一種恩典。
一千年後神學家加爾文(1509-1564)繼續擴大發展奧古斯丁的預定論,認為上帝以其恩典指定某些人得救的永恆命運,而留下其餘的人為他們自己的罪甚至人類的原罪得到永恆的詛咒。前者被稱為「無條件的揀選」, 後者被稱為「遺棄」。加爾文主義認為,一個人必須被上帝所預定,蒙有效的呼召(更新/重生)而得到神賜給他的信心,然後才會願意相信耶穌基督,或者說想要去被稱義。加爾文主義者相信上帝在創世以前揀選了祂要拯救的人,使被揀選者最終進入神的國;他們同時相信上帝不予拯救的人將會下地獄。
請問你對預定論有甚麼看法?
新柏拉圖主義以希臘哲學思想為基礎,思考人與神的關係。新柏拉圖主義主張所有存在皆來自於同一個源頭,藉此,個別靈魂能神秘地重返這個源頭,合而為一。新柏拉圖主義強調「存在層級」具有多重性,只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質世界屬於最低的層級。奧古斯丁在義大利的米蘭信耶穌以後回到北非,後來成為當地的主教。由於他信主前的信仰經歷,他知道如何寫文章來指出希臘哲學不足之處,維護教會的教理。為了對抗伯拉糾主義 (不承認人有原罪,又認為可以靠人自己的力量生活到無罪之境),奧古斯丁發展恩典與預定論的教理,後來成為長老會主要教理的源頭。預定論認為人之所以信耶穌完全是因為上帝的揀選,那是一種恩典。
一千年後神學家加爾文(1509-1564)繼續擴大發展奧古斯丁的預定論,認為上帝以其恩典指定某些人得救的永恆命運,而留下其餘的人為他們自己的罪甚至人類的原罪得到永恆的詛咒。前者被稱為「無條件的揀選」, 後者被稱為「遺棄」。加爾文主義認為,一個人必須被上帝所預定,蒙有效的呼召(更新/重生)而得到神賜給他的信心,然後才會願意相信耶穌基督,或者說想要去被稱義。加爾文主義者相信上帝在創世以前揀選了祂要拯救的人,使被揀選者最終進入神的國;他們同時相信上帝不予拯救的人將會下地獄。
請問你對預定論有甚麼看法?
謝謝!精心預備豐富的資料,我們真是有福囉!
回覆刪除終於可以留言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