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1-5 主教制度演變成教宗制度

初代教會幾位具有影響力的教父十分看重與強調主教制度,為的是要維護教理與治理教會,但是無形中也提高了主教的地位。這些教父例如伊格納修愛任紐居普良等,其中以居普良提倡主教制度最為出力。他說,一切的主教都是平等的,背叛主教就是背叛教會。羅馬皇帝信主後,基督信仰被接納為國教,受到國家的管理與保護。羅馬帝國所管轄的領土形成五個主要主教區,即羅馬主教、亞歷山大港主教安提阿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以及耶路撒冷主。這五個主教暗中較勁,都希望能成為主教之首。第七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耶路撒冷、安提阿和亞歷山大港紛紛落入穆斯林手中,這些主教教區因而衰落。所剩下羅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分別成為東、西方教會的重要領袖。羅馬主教在政權分裂的西部地區多次與入侵的蠻族周旋談判,並且非常成功,教區的社會重要性遠超過以軍事力量為主的政府,西羅馬主教成為西部有政教實權的宗教人物,獲得了教宗的稱呼。這種榮譽職後來演變成具有實權的教宗制度。


華神蔡麗貞老師歸納出羅馬主教脫穎而出的幾個因素:
  
(1)羅馬是帝國首都;
(2)相傳保羅與彼得都在羅馬殉道;
(3)米蘭詔書還沒有發布前,羅馬所受到的逼迫最猛烈,令人格外佩服;
(4)羅馬教會主動援助其他教會,特別是耶路撒冷;
(5)初代教會末期,東方教會經常邀請羅馬主教仲裁神學上的歧見;
(6)強調彼得是羅馬的首位主教,加上耶穌說(馬太福音16:18-19)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因此羅馬教會認為羅馬主教繼承彼得的寶座,擁有這一把天國的鑰匙。


上述有關羅馬主教是全地教會的代表的理由,你有甚麼看法?


  但是耶穌如此稱讚彼得是因為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所稱讚的是彼得的「那種」信心。以弗所書2:20論及教會說:「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顯然,耶穌才是教會的基石。耶穌稱讚的是彼得的那種信心,凡有彼得的那種信心的人就擁有天國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蒙垂聽的代禱。所以重點不是彼得,而是彼得的那種信心。此外,彼得並未宣稱自己是羅馬的主教,也未曾在羅馬擔任主教,羅馬教會以馬太福音16:18-19正當化羅馬主教的首尊地位,這種說法太過牽強。
在這個黑暗的時期,教宗制度確實提供安定的力量。例如據傳利奧一世(440-461)曾經在羅馬城門口阻止匈奴軍隊的入侵。大貴格利(590-604)擔任羅馬主教時,除了負責羅馬人民的健康與福利外,也介入西班牙政治,支持西班牙國王帶領國民信主、他也是西歐推廣隱修制度的始祖。
自從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以後,政治與教會結合,導致教宗制度受到政治汙染,被政治所利用,教宗的位置成為各方角力的重心。歷任教宗良莠不齊,到了十五世紀羅馬教廷內部嚴重腐敗,導致宗教改革一發不可收拾。羅馬教廷在經歷二十世紀的世界民主化過程後,教廷不再與政治掛勾,也不受政治力影響,天主教逐漸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你對當代天主教有甚麼印象,你覺得他們有在改變嗎?


「教宗」的圖片搜尋結果

1 則留言:

  1. 初代教會後來因強調主教制度,為的是要維護教理與治理教會,無形中也提高主教地位,但是最後變成是人在爭鬥地位、權勢。之後,又延伸到教宗制度,也是如此。教會歷史使我們知道其中的演變,正如聖經所說:已有的事後必再行;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一再重複。希望這些過程成為我們的借鏡『尊主為大』『遵
    行神的旨意』。

    回覆刪除